疗法提供: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,朱毓科 周晓平 刘洋
手术方法:
均同期行双侧丘脑底核微电极植入术。
①局麻下安装CRW-FN立体定向头架,行1.0T或1.5T MRI (Siemens) 扫描。采用图像直接定位和坐标值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,参考STN坐标值:x = 12~15.5 mm,y = -2 ~-3 mm,z = -4 ~-6 mm。STN靶点位于MRI显示的STN核的下极中心,分别在正中矢状位、AC-PC平面和AC-PC平面下4 mm断位像、原点后2 mm冠状位,计算相对于立体定向头架的靶点坐标,计算4组坐标平均值,作为解剖定位的坐标值。
②全麻下于额部中线旁2.5 cm作3 cm长头皮切口,冠状缝前行颅骨钻孔。采用微电极和电生理记录系统 (FHC公司) 确认靶点。微电极阻抗为100~300 kΩ,滤波范围下限500 Hz,上限2 000 Hz,记录细胞外放电。电信号放大20 000倍后实时显示,同时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。用Polyview软件 (美国Grass) 对电信号放电方式、频率、波幅及背景噪音结合解剖图谱进行分析。根据微电极记录结果,确认STN核上界和下界。
③经上述方法定位后植入脑内刺激电极 (DBS Electrode Model 3387和3389,美国Medtronic)。因术中无法观察刺激效果,因此行分次手术。连接体外临时刺激器,观察疗效4~7 d,术后待病人症状明显改善,再于全麻下将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。在锁骨下方作5~6 cm长切口,将脉冲发生器 (Itrel Ⅱ,Medtronic) 植入胸部皮下,通过皮下延长导线与脑内电极连接。
④第2次术后4~15 d开启植入性脉冲发生器,选择刺激触点单极或双极刺激,刺激电压1.4~3.1 V,平均2.2 V,频率180~190 Hz,平均184.4 Hz,脉宽60~120 ms,平均96.3 ms。